许多考生面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没有很好地把握各则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往往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不得要领。要么仅仅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筛选不出要点信息;要么理解偏颇,答不到点子上,因而失分较多。
今天,让君翰教育高中语文补课班的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答题策略吧!
何为“非连续性文本”?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查看标题: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的内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2.通读材料:各则材料是承载文本观点的重要载体,通读时不仅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整体了解文意,勾画出和题目相关的信息。
3.提取信息: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隐含信息分辨较为困难,要善于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4.读懂图表:
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②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④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5.注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的其他呈现形式。
方法归纳:
一、对于选择题
1、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
2、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筛选,重视归纳整合。
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二、主观题
l、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2、分析、比较文本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整合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踩好点,注意分条作答。
坚持两项原则:
忠于原文而不照搬原文,
踩点答题而不过度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