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是小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前提,也是决定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保证语文学习的体系性和稳定性。
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而言,拼音、字词是他们学习的重点所在;而到了三、四年级,对句段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则逐渐摆到突出的地位;高年级学生则要在持续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从而为阅读、写作以及初高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生要掌握哪些语文基础知识?这份新鲜出炉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汇总,帮助各阶段学生夯实基础,轻松提分。
拼音
一、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二、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2)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前鼻音) ;ang eng ing ong(后鼻音)
三、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四、标调
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
i 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
ü 与 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字词
一、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 (3)数笔画查字法
二、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词语辨析
从词的用法、搭配和感情色彩入手,分析词语含义的侧重点。
1.词的用法和搭配
(1)地+动词
伤心地(流泪) 顺利地(完成)
(2)的+名词
可爱的(小猴子) 清澈的(河水)
(3)得+形容词
跑得(快) 跳得(高)
(4)数量词+名词
一(辆)车 一(棵)柳树
(5)固定结构词语
ABB(慢吞吞)/ AABB(高高兴兴)/ AABC(栩栩如生)/ ABAC(人山人海)/ 又A又B(又唱又跳)/ A来A去(游来游去)
2.词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
褒义词带有褒扬、喜爱、尊敬等肯定评价。如:英雄、勇士、英勇等。
贬义词对客观事物带有贬斥、厌恶、轻蔑等否定评价。如:赌徒、废物等。
中性词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所谓肯定或否定评价。如:运动、社会、人类等。
四、成语、谚语、歇后语
按主题积累,多读、多想、多记。
句子
一、关联词及复句
(1)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二、句式转换
“把”字句或“被”字句: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什么“被”什么怎么样。
转述。改写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要去掉冒号、引号,根据句意及通顺与否可对个别文字作适当改动,但不能改变句意。
陈述句和反问句
(1)改变具有肯定/否定意义的词;
(2)增加/删除反问语气词;
(3)增加/删除句末疑问助词,改变标点符号。
肯定句和否定句
删除否定词,将否定词后的词语改为它的反义词。
三、扩句和缩句
1.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2.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四、修改病句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1)成份残缺。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2)搭配不当。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3)前后矛盾。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4)重复罗嗦。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5)不合逻辑。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6)词序不对。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7)形容不当。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2.保留句子原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五、修辞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2)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5)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6)夸张: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
六、仿写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2)句式要统一
(3)修辞要相同
七、标点符号
1.句号: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
2.问号: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3.感叹号:用在句末,表达感叹语气。
4.逗号:用于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5.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6.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7.冒号:用在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后,表示提起下文。
8.引号:包括双引号和单引号,当句子中有两层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1)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如:李白的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夸张的语句。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如:“文”字在字典中有好几个意思。
(3)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的成分。如:电视被称为“第九艺术”。
9.省略号
(1)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2)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3)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4)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风……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10.书名号
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
11.破折号
破折号有三种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如: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3)表示声音延长。如:“嘟——”火车进站了。
八、句子排序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序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诗文背默及文学文化常识
诗文背默命题形式灵活,以课本为纲,兼及课外补充古诗文,甚至课本中出现的经典现代诗。
方法:(1)理解记忆,写准生字。
(2)有意识积累重要作家及作品背景的相关常识。
语言实践与运用
原则:思路清晰,抓住要点,语言精简。
方法:(1)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2)代入情境,设身处地思考表达方式。
(3)多练笔:见识不同的题型,总结答题规律,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以上五大类是小学阶段常考的基础知识题型,也是语文学习最核心的内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打牢小学语文的基础,从日常积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