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关于理想的作文,每次我都会写自己想当一名老师,很多同学也都一样,不是想当老师就是想当医生。长大后,种在心里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变成了执念,支撑着我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最终踏上教师这条道路。”
在问起王玉老师为什么选择老师这个行业时,她这样回忆。

王玉老师 西安分校周至校区 小学英语教师
后来在面临工作选择时,君翰的亲切以及人情味深深吸引了王老师,让她觉得,在君翰自己能有所发挥,能学到东西。
回顾在君翰的日子,王老师发现自己进步颇多。她翻出自己曾经找工作时录制的讲课视频,发现不论是课堂风格还是讲课模式都有了很大提高。她说:
“在来君翰前,我的课堂中规中矩,讲课一马平川,没有起伏。来到君翰后,还没开始带课,教学部的资深老师们就对我们开启了“七天魔鬼培训”,从激情、幽默、互动、板书等多个方面对我们进行教学指点,让我从按部就班的普通教师状态直接跨进了正规的教师领域。
后来在周至校区任课后,教学部领导也对我耐心指导,每周四都会有练课指导,每周五需要过课,就是我们学科组的老师坐在一起,模拟上课,其他老师在听课同时找出可以优化的地方,不断优化课程。
学校领导很辛苦,经常晚上十点多了还陪我们一起坚持过课,也正是因为领导的严格要求,我的授课经验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除了日常磨课、备课、上课外,王老师课后总会对学生进行约辅及家长回访,每天都会将课后每日一练试题发至班级群内监督孩子完成,并录制视频进行习题讲解。

王老师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情况


王老师的敬业精神不止一次得到家长认可,更令王老师开心的是学生对自己的认可!
家长对王老师说:“孩子不会说谎话,从孩子不想学英语到现在喜欢上你的课,这都是你的功劳!”

在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时,王老师除了开心更多的是告诫自己戒骄戒躁,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技能,关爱学生,才能走得长远。
寒暑假期间是老师们最忙的时候,王老师初来周至校区就带了四十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上课状态、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王老师都处处留意,记在心中。其中一位同学最让她印象深刻......
“暑期的时候刚来到周至校区,我就带了三年级的英语班,每天各种道具,游戏,课堂氛围超级好,孩子们也很喜欢我。
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女孩子,她是单亲家庭,也是别的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懂事贴心。有次她的妈妈外出忙工作,孩子住在舅舅家,由于学习和精神双重压力,在校区上课时就崩溃大哭了,课后我主动找孩子聊天,了解到她家长对她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孩子压力很大,了解具体原因后我不断安抚孩子情绪,然后让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后来自己又不放心,下课后专门等家长接孩子时与家长沟通,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把电话留给孩子,告诉她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谈心,最终孩子很信任我,也愿意跟着我继续上课,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王老师课堂互动环节
这件事始终让王老师记忆犹新,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找到一种认识自己的方式、处理生活的态度、理解世界的角度。这需要孩子们的付出,同样需要父母们的努力。
学海无涯,父母是孩子们经济上的支持者,也是成长中的引路人。
王老师始终坚持读书这个好习惯,一年中无论多忙都会买几本书来读,同时她也为家长朋友们推荐了一本好书——
“我想给大家,尤其是我们的家长推荐一本书《妞妞》,这是周国平先生写给自己去世的女儿的一本感人读物,整本文章语言比较易懂,而且是一个父亲发自内心的爱的表现,我觉得家长们可以去读一读,尝试多方位感受孩子的想法,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父母对儿女的爱的确很像诗人对作品的爱:他们如同创作一样在儿女身上倾注心血,结果儿女如同作品一样体现了他们的存在价值。
但是,让我们记住,这只是一个譬喻,儿女不完全是我们的作品。即使是作品,一旦发表,也会获得独立于作者的生命,不是作者可以支配的。昧于此,就会可悲地把对儿女的爱变成惹儿女讨厌的专制了。
——周国平《妞妞》